• English

上海凡默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凡默谷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上海市

021-50263208
客服微信:ipharmogo

周一至周五 9:00~19:00

解决方案
  • 首页
  • 关于我们
    • 公司简介
    • 典型用户
    • 合作伙伴
  • 新闻资讯
    • 培训通知
    • 公司动态
  • 产品中心
    • GastroPlus
    • ADMET Predictor
    • DDDPlus
    • DILIsym
    • MonolixSuite
    • 其他产品
  • 培训中心
    • 视频汇总
    • 技术视频
    • 技术文章
    • 使用FAQ
    • 历年文献汇总
  • 在线申请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关于我们
    • 全部
    • 公司简介
    • 典型用户
    • 合作伙伴
  • 新闻资讯
    • 全部
    • 培训通知
    • 公司动态
  • 产品中心
    • 全部
    • GastroPlus
    • ADMET Predictor
    • DDDPlus
    • DILIsym
    • MonolixSuite
    • 其他产品
  • 培训中心
    • 全部
    • 视频汇总
    • 技术视频
    • 技术文章
    • 使用FAQ
    • 历年文献汇总
  • 在线申请
    • 全部
  • 联系我们
    • 全部
视频回放 | 模型引导的化合物安全性评估案例分享
  1. 您现在所在位置:
  2. 网站首页
  3. 技术视频

视频回放 | 模型引导的化合物安全性评估案例分享

2024-04-28 11:40:45

模型引导的化合物安全性评估案例分享


image.png



image.png


01

课程概述

4月25号的公开课直播中,陈涛老师首先介绍了模型引导的化合物安全性评估中涉及的模型原理以及实现的软件平台,介绍了定量结构性质关系(QSPR)模型以及应用软件ADMET Predictor,基于生理的药代动力学(PBPK)模型以及应用软件GastroPlus,定量系统毒理学(QST)模型以及应用软件DILIsym和RENAsym。

接着,分别通过具体的应用案例和软件平台特点,介绍了如何使用QSPR,PBPK和QST模型评估化合物的安全性,涉及对杂质的基因毒性评估、中草药导致肝毒性的化学成分分析、自建QSPR模型评估神经毒性;采用PBPK模型预测药物的肾脏或肾小管中暴露,并联合体外细胞毒性分析万古霉素产生肾毒性的原因,以及建立PBPK/TD模型探索甘草酸的LOAEL剂量;以及QST模型解释BAY1128688产生肝毒性的原因和预测环孢菌素A诱发肾毒性的研究等。


最后,陈涛老师结合使用的心得体会,对这三种模型技术的优缺点进行了对比,并认为通过体外和计算机方法将逐渐取代一些经典体内测试,成为安全性评估的主流方式。


02

主讲人

陈 涛

凡默谷,技术总监

03

视频回放

方法一

识别海报中二维码,观看课程回放(直播与回放是同一个链接)

1714275838121695.png


方法二

关注【凡默谷】公众号
菜单栏>>培训中心>>直播回放

找到课程《模型引导的化合物安全性评估案例分享》

方法三

观看B站视频

复制链接到浏览器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8t421A7Px/?spm_id_from=333.999.0.0&vd_source=3f8377ce9ea62c9030b25556a09e6a66



04

PPT 下载

本课程PPT下载链接(复制链接到浏览器)

https://www.jianguoyun.com/p/DVd8hHsQ_a64BxjM3MEFIAA


  • 上一页: 视频回放 | 采用PBPK模型评估转运体介导的药物相互作用
  • 下一页: 视频回放 | GastroPlus 新品发布与演示(中英文字幕)
logo
  • 上海市
  • 021-50263208
  • 客服微信:ipharmogo

快捷导航

  • 关于我们
  • 新闻资讯
  • 产品中心
  • 培训中心
  • 在线申请
  • 联系我们

关注公众号
了解更多资讯

本站基于 米拓企业建站系统搭建 7.9 ©2008-2024 www.mituo.cn    沪ICP备12013663号-1

电话咨询
产品中心
新闻资讯
QQ客服